四川新闻网对四川大学科技园孵化模式进行深度报道

2022-05-18

image.png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5月14日讯(记者 陈淋 实习生 罗石芊 摄影报道)在车水马龙的科华北路,一幢红砖房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四川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所在地,也是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四川大学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四川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_副本.jpg

四川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

图2:四川大学科技创新中心_副本.jpg

四川大学科技创新中心

  四川大学主校区建成了3万余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孵化空间。通过这一空间,四川大学科技园在科技部、教育部的指导下,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四川大学雄厚的科技、人才、信息优势,围绕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现已构建集行政服务、科技中介服务、投融资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于一体的较为完备的服务体系,形成了“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

  近年来,四川大学科技园在孵化服务新模式探索,打造示范基地实现双创升级,校地协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生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创新实施“1234百”孵化服务模式 为双创赋能

  依托四川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四川大学科技园将孵化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孵化服务面对的市场,统筹内外部激励机制,实现市场和机制的两轮驱动,在孵化服务的新空间、新场景、新业态上实现突破,融合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过程中的转化链、孵化链、产业链、资金链,集聚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等百家,为双创赋能。

  一个平台、两轮驱动、三新突破、四链融合、百家赋能,这就是四川大学科技园创新实施的“1234百”孵化服务模式。谈及两轮驱动,四川川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四川省大学科技园联盟秘书长陈丽莉说道:“企业实际需求就是市场驱动,川大科技园定期开展TPE系列沙龙,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如导师诊断会、资本对接闭门会等。”她接着谈道:“探索适合‘双创’要求的机制改革与创新以实现体制驱动。川大规定:学校科技成果完成人可享有50%-90%的成果所有权,老师允许兼职或离岗创业并享受相应待遇。”

  谈及于此,她分享了去年9月登上微博热搜榜的“川大华西医院获捐1个亿”背后的故事。1亿元巨额资金如何得来?这是不少网友的疑问。陈丽莉解答道:“这1亿元来自刘进教授及其带领的团队完成的2次科技成果转化所得。2020年至2021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宜昌人福药业签署了两项专利许可及项目合作开发合同,合同总金额为7.5亿元。因两项合同涉及专利均由刘进教授及其团队研发产出,按照川大和华西医院的相关规定,刘进教授个人获得了1亿元奖励资金。”

图3:TPE创业私董会_副本.jpg

TPE创业私董会

图4:四川川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四川省大学科技园联盟秘书长陈丽莉       陈淋 摄影_副本_副本.jpg

四川川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四川省大学科技园联盟秘书长陈丽莉(陈淋 摄影)

图5:C-Fab lab实验室-学生团队_副本.jpg

C-Fab lab实验室-学生团队

  开展滴灌式服务 精准助力园区企业成长壮大

  在四川大学科技园内,有一个可以制造几乎任何产品和工具的开放式小型创造型车间——C-Fab lab实验室,深受创客喜爱。在这里,创客们可以开发脑力自己构思产品模型,一旦有一些设计和想法要实施,便可以用模块化程序进行编程、利用各种工具进行组装,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构思设想转化成产品雏形,大大缩短了产品从概念转化为样品的时间,由此降低创业难度,让科技更加贴近生活。通过这一公共技术平台,园区企业可及时共享到全球Fab Lab实验室资源。

  这便是四川大学科技园对园区企业精准分类并提供的一类滴灌式服务。四川大学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通过搭建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包括C-FabLab、物联网应用云平台、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系统等,较大地满足了园区企业数字制造、电气产品研发及测试、服务器及网络信息、远程会议等需求。

  作为全国首个向双创转型升级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开展精准的滴灌式服务是园区促进企业发展的创新举措。“我们一直倡导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陈丽莉介绍,科技园依托强大的川大专家智囊团、地方政府及第三方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成长发展的建议和帮助,通过“沙龙+跟踪辅导”的模式,高效为企业解惑。而针对人才引进,川大科技园实施的是一事一议制,对参加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获名次的企业和项目开放绿色通道等。

图6:公共技术平台C-Fab lab实验室智能制造区_副本.jpg

公共技术平台C-Fab lab实验室智能制造区

图7:陈丽莉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_副本.jpg

陈丽莉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

  全国首创“大学生创业操盘实践项目”培养双创人才

  近日,由四川大学承办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圆满落下帷幕,川大青年学子表现亮眼:荣获主体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红色专项活动特等奖4项,“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1项,“黑科技”专项赛“星系”级1项。川大获奖项目总分排名全国第三。

  在这类国家级竞赛中获奖的创新团队,一直都是四川大学科技园重点关注对象。帮助他们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业目标,科技园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园区是学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基地,科技园孵化的创业企业也是在校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第二课堂’。”陈丽莉说道。据悉,近三年来,作为创业导师,陈丽莉辅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中国“互联网+”大赛、“创青春”、全国物联网设计等国家级竞赛活动,荣获国家金奖4个、银奖若干个。

  早在2010年,四川大学科技园联合学校团委在全国首创“大学生创业操盘实践项目”,开展实践应用型课程教学。这门课程一直由陈丽莉牵头建设,12年来,项目先后催生了60余支创业团队,学生覆盖学校20多个学院,已发展成为四川大学“实践及国际课程周”的一门特色精品课程,在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中取得许多重大创新性突破和成效。

  采访中,陈丽莉分享了一个令她至今回想起来都颇有成就感的案例故事。“2010年,有位学生在参加了我们首期操盘活动后,便萌生了创业想法。2012年,他的企业就在园区成功创办。经过我们的培育孵化,这家企业于2017年毕业,并落户到成都高新区。现在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物联网开放云平台服务商和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

  陈丽莉介绍,该项目的设置不同于模拟创办公司的创业体验或见习培训,而是借用园区成功企业的“壳”资源,将学生团队放到真实的企业“壳”里,由“双导师”(校内导师+企业导师)进行辅导,通过创业知识教育、团队组建、工作实训、营销方案策划和实际的市场营销,使创业团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下,实现和市场的有效对接。

  好的课程离不开好的教材,好的课程也要催生好的教材。2015年,陈丽莉总结多年来在课程开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牵头组织编写了《大学生创业概论》,作为这门课程的配套教材,该书被列入四川大学精品教材资助计划,并被多所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材。

图8:大学生创业操盘实践课程学生团队走进企业_副本.jpg

大学生创业操盘实践课程学生团队走进企业

图9:陈丽莉牵头组织编写的《大学生创业概论》_副本.jpg

陈丽莉牵头组织编写的《大学生创业概论》

  发挥优势 推动联盟科技服务的横向联合和纵向发展

  采访的最后,陈丽莉表示,四川大学科技园始终围绕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初心和使命,全面融入四川大学“双一流”建设,强化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五大核心功能,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及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高质量发展!

  作为四川省科技孵化载体服务联盟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陈丽莉强调,科技园将继续努力,推动联盟科技服务的横向联合和纵向发展。同时,作为四川省大学科技园联盟的理事长单位,科技园也将通过平台搭建和资源协同,积极开展与省孵化载体服务联盟的交流与合作,充分汇集发挥省内高等院校智力资源优势,将高校的技术、人才和知识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辐射,从而推动联盟孵化载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助力联盟园区及企业发展共赢。